记录贫瘠日子里的絮絮叨叨

【随感】星海一粟

浅谈《三体》

给院刊的投稿,登出来了。在3.12日,献给我最爱的阡陌。


-----------------------


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你在仰望什么?

是那微弱的小小光点,还是无尽的黑?



至今为止外星人的存在还是个找不到证明方法的命题,但这不妨碍许许多多的我们设计各式各样的情节,企图描绘未来人类的命运。而《三体》选择了最为宏大也最残酷的那一种。


故事的起源在文革,亲眼看身为理论物理学家的父亲被批斗至死,被人性失望的叶文洁在红岸基地自行与“三体”人取得了联系,那是黑暗而疯狂的岁月,她厌恶这个地球,于是想让出这个适宜生存的环境给“三体”人。

于是这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被人类亲手推下,一场宏大的毁灭拉开序幕。科技远高于地球的三体人将两个“智子”发送到地球,封死了所有量子对撞机,理论物理的门被关上,叶文洁的女儿杨冬,一个天才物理学家自杀。后来人类选出面壁者来设法拯救自己,而那些和叶文洁一样对人性绝望的人则选择帮助“三体”人。而这时已经年迈的叶文洁在女儿的墓前向女儿的同学罗辑说出了全书最重要的理论,宇宙社会学。

叶文洁穷尽一生思考出了这两条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2、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于是引入了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当罗辑领悟这些的含义之后,他突然明白了星空其实是多么的可怕。



    《三体》描绘了这样的宇宙: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文明,一旦一个文明被另一个发现,他们相距甚远,于是猜疑对方是否善意,也猜疑对方知不知道自己是否善意,对方得知自己知道它是否善意吗……同时技术爆炸的可能性威胁着彼此,比如现在对方的技术在自己之下,但有可能发生技术爆炸,在很短时间内超过自己的技术。所以……当一个文明的位置暴露的时候,其他文明会做什么?不是发送个飞船去试图交流,而是,直接用最快的速度,毁灭它。

       这是一个零道德的宇宙,当生存被排到第一位的时候,就像孟子说的“则凡可以得生者不用也?”三体中,当五艘星际飞船发现他们再也回不了地球之后,他们经历了几天的煎熬,然后立刻攻击对方,最后只剩下一艘,它收集剩下四艘飞船的所有零件和补给,甚至将同伴的尸体当作未来的养料。

       他们在迈入宇宙这个黑暗森林的那一瞬间起学会了宇宙的思维,抛下了人类的所谓道德与爱,而那艘飞船的人类,从此成为新的人类延续下去。



      这就是科幻的力量,它把目光放远,空间无限延伸,通过凌驾于文明之上的外星力量带给我们一种自省,把人类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降低,不承认我们高高在上的独特性。于是人们忍不住问自己,我们的文明中最有力的是什么,又有那些缺陷?我们的未来在那里?

      在这个虚构的未来里人类面临的是一片黑暗。作者用人类被奴役这样残忍的命运来讽刺西方的所谓“民主”。全民公投选出的保卫地球文明安全的“执剑人”程心,她的软弱,或者说她自以为三体和地球一样饱含着爱的那种自大,使得三体肆无忌惮地入侵,人类被赶到澳大利亚,其他大陆被占领。是那一艘抛弃人类道德准则的飞船向宇宙广播了三体星的坐标,才使得三体的势力撤离地球。

       当然,地球也因为与三体的联系暴露了坐标,注定了将被其他文明打击。

       但这部小说并没有仅限于三体与地球的争斗,紧接着故事又拉开更大的帷幕。我们一直以来幻想的外星人,都还是三维的生物。但如果他们是更高维度的生物呢?在那个自称“歌者”的人眼中,他看到了地球文明,称之为渺小的低熵体,而他的工作是清理,他的内心独白说到清理是个没什么地位的工作。然后他申请了一个“二向箔”,把整个太阳系二维化了。是的,人类文明的那些瑰宝都被降到了二维,生命不复存在,每个原子都逃不过。

      你拿一张纸拭去桌上的灰尘,大片的星星从此失去了颜色。

      宇宙太大了,所有的情话带上星尘与光的味道就会感人千倍,所有的故事被时间和空间拉远就会更哀恸。我说我沉睡了上万年穿过黑色的荒原来赴约,却只看到了你的告别。哪怕那些光传到我眼中时还看似鲜妍,但我明白此刻的它已经凋零。

     维度是跨不过的坎,所有被定理束缚的不可能在更高的维度都可以是轻而易举的事,他拾起过去和未来,就像把牛奶倒进咖啡。


      在全书将近尾声的时候,我们才明白,杨冬之所以自杀不是因为粒子对撞机失效,而是因为她看到母亲叶文洁电脑中的内容,她明白了那些“神级文明”的存在,她绝望地发现人类做什么都微不足道,就连我们以为的光速,三维的宇宙都是别人的造物。“神”们的战争是用物理规律打击对方,我们生活的现在,我们以为的真理,只不过是战争后的断壁残垣。

       所以杨冬怀着巨大的绝望问:“大自然真的是自然的吗?”


       三体三部曲是硬科幻小说,它的逻辑和假设都是有一定依据的,故事发展令人觉得合情合理。我甚至忍不住想问,刘慈欣说的可能是真的吗?我们都见证过凡尔纳当年的设想是多么接近我们的现实,我们也记得霍金说过与外星人联系十分危险。

       我们未知的东西比已知的多出无穷个天文数量级,仿佛无数暗青色的藏蓝色的血红的明黄的纱帘围绕成蛋壳的形状,人类在努力地睁开眼睛,眼皮却那么沉重,只能闭着眼尽力去感受周围的明暗。无力啊,也无奈。

     当然,这样宏观的视角也使得我们能俯视自己的文明,更好地思考人性。

       在提心吊胆地等待打击来临的那段日子里,部分科研人员明白制造光速飞船是人类逃生的唯一方法。但是哪怕有飞船,也只有极小部分的人能够离开。那么谁该离开?由什么决定谁能活下去?那注定有一场争斗,有大规模的动荡,甚至在无数的流血过后留下的人比飞船的容量还少得多。于是人们的决定是,光速飞船违法。维德不顾政府私自带一批人研制飞船,却被程心叫停。最后,在夹缝中只剩下了一艘飞船,几十亿人口,逃出了两个人。

      书里说,最可怕的不是人类的弱小,而是傲慢。爱是人类的傲慢吗?人人平等呢?我们抛弃了弱肉强食的兽性,却因此可能会失去更多,这值得吗?

值得。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那些复制因子诞生于宇宙,遵循宇宙中的规则:生存是第一需求。但人类带着一股犟劲走上了另一条路,比我们低级的文明或许连意识都没有,比我们高级的文明或许已经抛弃了它。我们竟然用短短几千年发展出了一些信念,有人不再把繁衍后代作为必要使命,有人在历史的石碑上写下“舍生取义”,写下“不自由,毋宁死。”这些信念是不是人类的傲慢?三体给出了最坏的那种可能:我们的倔强,我们独有的坚守毁掉了我们自己。大多数的地球人凝固在了那个二维的世界,他们没能进一步发展科技,没能进一步探求宇宙的真相,哪怕爱成为纸上空泛的定义,但最终也没能流传下去。

       但这些都是人类的选择。因为人类知道有些东西比简单的生存更重要。地球文明对宇宙而言几乎没有意义,只对我们自己有意义。诞生的瞬间和消亡的刹那围绕在我们周围的都是一片寂静。但在我们还存活的那些时光里,我们走上了无悔的路,我们挣脱了生存定律。哪怕那个定律无法打破,哪怕结局被写定,但我们自己体验过和平,体验过互助带来的幸福。

       这最值得。

      我想这是三体带来的最大的反思,人类文明要自省,在超出认知程度的力量面前我们可能在一毫秒内灭绝,但我们现在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姿态面对那个故事结局。就像书中所说的大低谷时期的纪念碑上写的那句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更何况三体只是最坏的那种设想,而我始终坚信,人类科学的无限可能性。

       当我仰望天空的时候,我在仰望什么?

      我一度怀着热情去仰望它,我觉得星河是那么浪漫,人类对天空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想象那些或明或暗的闪烁光点实际上有多么辉煌,原子聚变,射线流汹涌奔流向深远的地方。我的灵魂仿佛站在那里,感受自身的轻盈,感受广袤开阔带来的巨大欣喜。

       而现在我敬畏它,众生皆苦,无限庞大同时意味无限的细节,这些精密的存在构成了这个宇宙以及我们无法想象的更宏观的境界。微不足道的我对那些遥远的无数星球而言没有意义,我所能拥有的只是仰望星空这瞬间的感觉,那些汹涌的,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情绪于我而言,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



END

评论
热度(22)

© 零墨元荒 | Powered by LOFTER